启示:
市场的耳光,总是抽向同质化的脸。突破同质化桎梏,创新营销变存量为增量尤为重要。当然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只有在需求存在时,营销创新才能构成新的商机,否则一文不值。
05
夫妇逛商场,女的看中一套高档餐具,坚持要买,丈夫嫌贵,不肯掏钱。导购一看,悄悄对丈夫说了句话,他一听马上掏钱。是什么让他立马转变?导购员对丈夫说:“这么贵的餐具,你太太是不会舍得让你洗碗的。”

启示:
抓准营销角度,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要善于揣摩客户心理。
06
商人带两袋大蒜到某地,当地人没见过大蒜,极为喜爱,于是赠商人两袋金子。另一商人听说,便带两袋大葱去,当地人觉得大葱更美味,金子不足表达感情,于是把两袋大蒜给了他。

启示:
营销夺取先机很重要,得先机者得金子,步后尘者可能得到的就是大蒜,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07
两个男同学同时喜欢上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上去就表白,结果把女孩吓跑了。
另外一个男孩跟着女孩去图书馆看书,发现女孩正准备离开的时候,上前搭讪:同学能借我10块钱吃面条吗?钱包丢宿舍了,这是我的学生证,你给我手机号,回头还你钱。女孩想了想说:行吧。正掏钱,男孩又说:要是能借20,我请你也吃一碗。结果,两个人就这么好上了。

启示:
换个思维,换个角度去做营销,你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没机会就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没关系就要想办法去发生关系。
08
三个旅行者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都没拿。
晚上归来,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 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 “你怎么会没事呢? ”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 “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
拿伞的旅行者说: “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道怎么淋湿了; 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摔伤。 ”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 “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摔伤了呢? ”
拿拐杖的说: “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 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跤。 ”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 “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 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 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启示:
营销过程中,优势是相对的,凭借客观的营销环境创造优势才能够取胜市场。
09
有一个人在荆州做官时,山上的老虎常出来吃人和家畜。 老百姓要求县官除去饿虎。这个人只下了一道驱逐老虎的命令,叫人刻在很高的岩石上,凑巧那只老虎因故离开了荆州,他就得意地认为他的命令生效了。不久,他被调另一个地方做官。 这个地方的老百姓非常刚强,很不容易治理。

他认为刻在荆州岩石上的命令既然能够制服凶恶的老虎,便以为也能够镇住能够识文断字的老百姓,便托人去荆州描摹那个石刻。 结果,这个地方不但没有治理好,这个官反而因为治理不当而丢了官。
启示:
每个企业有自己的固有的营销模式,但市场发生变化时,企业要主动做出适当的营销战略转变以满足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切忌固步自封与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