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
dev是Device(设备)的缩写, 该目录下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文件,在Linux中访问设备的方式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访问该目录下某个文件,相当于访问某个设备,其功能类似DOS下的.sys和Win下的.vxd。例如:/dev/hda代表第一个物理IDE硬盘。常用的是挂载光驱mount /dev/cdrom /mnt。
/etc
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不建议在此目录下存放可执行文件,重要的配置文件有/etc/inittab、/etc/fstab、/etc/init.d、/etc/X11、/etc/sysconfig、/etc/xinetd.d修改配置文件之前记得备份。注:/etc/X11存放与x windows有关的设置。
/home
用户的主目录,在Linux中,系统默认的用户家目录,新增用户账号时,用户的家目录都存放在此目录下,~表示当前用户的家目录,比如说有个用户叫zhong,那他的主目录就是/home/zhong也可以用~zhong表示。建议单独分区,并设置较大的磁盘空间,方便用户存放数据。
/lib
/usr/lib:/usr/local/lib: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系统使用的函数库的目录,程序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用一些额外的参数时需要函数库的协助,比较重要的目录为/lib/modules。
/lost+found
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当系统不正常关机后,这里就成了一些无家可归的文件的避难所。对了,有点类似于DOS下的.chk文件。系统异常产生错误时,会将一些遗失的片段放置于此目录下,通常这个目录会自动出现在装置目录下。如加载硬盘于/disk 中,此目录下就会自动产生目录/disk/lost+found
/media
linux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等,当识别后,linux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
/mnt
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mnt/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光盘默认挂载点,通常光盘挂载于/mnt/cdrom下,也不一定,可以选择任意位置进行挂载。
/opt
这是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比如你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默认是空的。如:FC4使用的Fedora 社群开发软件,如果想要自行安装新的KDE 桌面软件,可以将该软件安装在该目录下。以前的 Linux 系统中,习惯放置在 /usr/local 目录下。
/proc
此目录的数据都在内存中,如系统核心,外部设备,网络状态,由于数据都存放于内存中,所以不占用磁盘空间,比较重要的目录有/proc/cpuinfo、/proc/interrupts、/proc/dma、/proc/ioports、/proc/net/*等。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这个目录的内容不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我们也可以直接修改里面的某些文件,比如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屏蔽主机的ping命令,使别人无法ping你的机器: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root
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也称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系统管理员root的家目录,系统第一个启动的分区为/,所以最好将/root和/放置在一个分区下。
/sbin
/usr/sbin:/usr/local/sbin: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放置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可执行命令,如fdisk、shutdown、mount等。与/bin不同的是,这几个目录是给系统管理员root使用的命令,一般用户只能”查看”而不能设置和使用。
/selinux
这个目录是Redhat/CentOS所特有的目录,Selinux是一个安全机制,类似于windows的防火墙,但是这套机制比较复杂,这个目录就是存放selinux相关的文件的。
/srv
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服务启动之后需要访问的数据目录,如www服务需要访问的网页数据存放在/srv/www内。
/sys
这是linux2.6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该目录下安装了2.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sysfs 。sysfs文件系统集成了下面3种文件系统的信息:针对进程信息的proc文件系统、针对设备的devfs文件系统以及针对伪终端的devpts文件系统。该文件系统是内核设备树的一个直观反映。当一个内核对象被创建的时候,对应的文件和目录也在内核对象子系统中被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