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初期经营无法稳定成长,直到10年后的1956年发展当时不被看好的晶体管技术,开发出世界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一举成功,公司营运终于渐入佳境。
特丽珑技术
1950年代,索尼的黑白电视虽然大卖,但其技术竞争力却毫无优势,其后所制造的彩色电视量产良率上的品质亦不甚理想,导致巨额亏损甚至公司已到达倒闭的边缘。1967年,索尼发表了由井深大亲自加入开发特丽珑(Trinitron)映像管技术,这项技术使得索尼电视在全球热卖,盛田昭夫自日本开发银行借得巨额开发债务也在3年内还清。
Betamax的落败
1970年,索尼与JVC、松下共同发表了U-Matic磁带录影系统,正式为日后的录像带规格竞争揭开序幕,1975年4月16日,索尼发表了全球第一台针对民生用市场Betamax规格的SL-300,并一举让索尼成为全球的消费性电子影像大厂。
而日本JVC在1976年9月推出了VHS规格,而松下幸之助也决定加入了VHS阵营。在Betamax与VHS影像纪录竞争中,由于VHS针对Betamax最大的弱点(录影时间只有1小时)作改良,以及Betamax在索尼不愿意开放规格授权的情况下,VHS以Betamax三倍的速度迅速扩张市场。
索尼坚持以Betamax对抗由全世界公开规格的VHS联盟,最后长达14年的规格主导之争终于在1988年索尼毅然加入VHS阵营,Betamax全面退出市场而结束。单从技术上来看,Beta格式远远的强于VHS格式,但是松下通过灵活的授权运作获得了众多厂家的支持,因而统领了民用市场。Betamax格式凭借技术优势进入了专业领域,成为专业广播级视频领域的主导标准,如今的众多广播级视频标准都是基于这一起点的。
历程
1945年10月,井深大在东京日本桥地区成立东京通信研究所,初期员工7人
索尼公司
1946年5月,盛田昭夫加入,公司改组为东京通信工业公司,资本额19万日币
1947年2月,迁移至现址品川区御殿山
1955年8月,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58年1月,因应国际化脚步,公司名称更名为索尼
1959年,大贺典雄正式加入索尼
1960年2月,成立美国分公司
1960年12月,成立瑞士分公司
1960年,出井伸之加入索尼
1961年,盛田昭夫成立Sony Design Center,由年轻的大贺典雄主持
1961年6月,在美国发行ADR
1962年12月,成立香港分公司
1966年,荷兰Phillips签署免费交叉授权协议
1966年,成立Sony Plaza生活商店
1968年3月,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合资成立CBS/Sony音乐公司
1968年5月,成立英国分公司
1969年,安藤国威加入SONY
1970年6月,成立德国分公司
1970年9月,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73年2月,成立法国分公司
1975年5月,全面发展Betamax
1979年8月,与美国保诚人寿保险公司合资各50%成立Sony Prudential Life Insurance Co. Ltd
1982年,主导CCD技术开发者-岩间和夫逝世
1986年11月,于德国成立Sony Euro 欧洲区总部
1988年1月,并购美国CBS唱片部门,CBS / SONY更名为Sony Music
1988年1月,发布与任天堂合作,开发共同开发SFC|超级任天堂 用 CD 主机。
1988年12月,放弃Betamax录像带规格加入了VHS规格结束了长达14年的录像带规格战
1989年11月,并购美国哥伦比亚三星制片电影公司,进军好莱钨市场
1991年4月,Sony Prudential Life Insurance 成100%控股,更名Sony Life Insurance(生命保险)
1992年 5月,与任天堂合作破局
1993年11月,成立SCE-索尼电脑娱乐进军家庭娱乐游戏市场
1995年4月,发布由大贺典雄指定出井伸之接任社长
1995年5月,发布(数位、梦想、小孩)标语
1995年11月,成立SCN-索尼通讯网络进军因特网内容服务市场
1996年10月,成立中国分公司
1997年3月,霍华德·斯金格加入SONY
1997年12月,创办人井深大逝世,享年89岁
1998年,发布全球形象口号
1999年10月,创办人盛田昭夫逝世,享年78岁
2000年4月,发布财报,集团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创立以来达到最高峰
2000年6月,出井伸之接任董事长兼执行长CEO、安藤国威接任社长
2001年4月,成立Sony Bank
2001年4月,成立Sony EMCS Corporation(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and Custom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