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设置下,ED中吸附功能是开启的,无论是移动素材还是指针,操作时都会自动吸附和对齐到选定对象,如素材边界,编辑时很方便,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时间线的显示比例很小的时候,吸附功能反而会影响一些细微的操作,我们一般时通过如下操作来关闭和开启:我们只要按住SHIFT键就可以暂时切换吸附功能的开启和关闭状态
用“替换部分”提高工作效率:
要做如下图所示的几个画面同时向右移动的效果,你怎么做?一个个的设置3D画中画吗?不用!
先设置3V轨的3D画中画,然后Ctrl+C复制,再分别选中4至6V轨的素材,Ctrl+Shift+R替换混合器,OK
不仅如此,还可以替换滤镜(ALT+R),替换素材(SHIFT+R),替换滤镜和素材(SHIFT+ALT+R)
EDIUS默认的静帧和字幕的持续时间是1秒,要改变这个持续时间有多种方法。
但如果你经常希望导入的图片和字幕的持续时间不是1秒(比如10秒),每次修改就比较麻烦了。
可以设置一下:
EDIUS的两种后悔药:
1、撤销(CTRL+Z),这个大家当然都知道,不用多说。
2、如果你保存退出了,再恢复到以前的某一状态,还有办法吗?有的,在工程所在文件夹的project文件夹下的backup文件夹中,保存着不同时期的备份工程,用他们可以恢复到不同的状态。
EDIUS的默认转场为淡化,可以更改,方法是:右单击任一转场–设为默认特效,则该转场图标上带有一个“D”字样。
EDIUS的转场持续时间默认为1秒,也可以更改,方法是:右单击任一转场–持续时间–转场,在弹出的特效长度窗口中更改持续时间。
移动素材:
1、移动单个素材直接用鼠标拖就可以了,但要注意插入模式和覆盖模式
插入模式下,当把素材拖到前一素材上时,前一素材将被分割,拖到后一素材上时,后一素材将被后推。
覆盖模式下,重叠部分会被覆盖。
同时还要注意同步模式和波纹模式,细讲起来情况很复杂,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2、移动单轨多素材,首先取消同步模式,按住SHIFT+ALT键,鼠标拖动某一素材,则同轨上其后的所有素材一起移动。
3、移动多轨素材,首先设置同步模式,按住SHIFT+ALT键,鼠标拖动某一素材,则所有轨上其后的所有素材一起移动。
4、移动素材组,用鼠标拖动框选,则在框内的所有素材被选中,再移动。
安全区:
录制窗口的画面显示区域是原始画面,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电脑显示区,在电脑上可以全部显示,
还有一种区域叫字幕安全区,可通过视图–叠加显示–安全区域(Ctrl+H)来控制显示,它的大小是原始画面的80%,字幕最好控制在这个区域内
再有一种就是活动安全区,可通过应用设置来控制显示
活动安全区以外的部分,电脑能全部显示,但电视就不一定能全部显示,所以,要将画面的主体部分控制在活动安全区以内。活动安全区的大小可以自己设定,一般设为90%
用透明线快速制作淡入淡出效果
右边找到设置默认转场按钮,左边找到淡入淡出按钮,用中间的>>按钮将左边的淡入淡出按钮添加到右边的列表中,则在时间线窗口中就显示这两个按钮了
这时用透明线制作淡入淡出效果就非常方便了
终于明白了如何让视频与音频关联,原来是要点上音轨中任意的一项用来关联视频通道。图片已经上传在附件中。如图:
同轨道间转场的渲染:
同轨道间的转场显示为一灰色矩形,中间有一条黑线,表示该转场没有经过渲染,可能不能实时播放。选择这个矩形,右键单击,渲染(CTRL+G),则黑线变为绿线,表示转场经过渲染,可以实时播放。将两素材设置组,则不管怎样移动,转场始终可以实时播放。
自定义滤镜:
辛辛苦苦调好的效果,下次用时再次调节很是麻烦。可以全选滤镜,右键单击,另存为当前用户预置,则出现了一个带U字的组合滤镜,给她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例如:我的滤镜 等等,下次想要这种效果时,直接拖入素材就行了。其它均可以用这种方法保存。
转场的边框:
有些转场的画面四周会有一个边框,让人看起来不舒服
要消除这个边框,在工程设置中将过扫描大小设置为0,如下图:
是否需要去掉转场四周的边框,要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定。如果你输出的文件是在电脑上播放,就有必要去掉,因为这个边框是在可视范围之内的。但如果你是在电视上播放,就完全没有必要去掉这个边框,因为它是在电视的安全区之外,不会显示,去掉了反而不好,会丢失一部分画面。EDIUS可能考虑到多数的输出文件是在电视上播放,不然的话,不会把设置对话框中的“启用过扫描处理”默认打钩,也不会将过扫描大小默认为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