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东对记者表示,这一重大制度突破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提高创业板壳公司估值,激发资本市场活力,同时推动创业板转型升级,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
【看点3】恢复重组配套融资 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此外,证监会拟恢复重组上市配套融资。
为抑制投机和滥用融资便利,现行的《重组办法》取消了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
为多渠道支持上市公司置入资产改善现金流、发挥协同效应,重点引导社会资金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集聚,本次修改结合当前市场环境,以及融资、减持监管体系日益完善的情况,取消上述限制。
在潘向东看来,鼓励科创企业借壳在创业板上市并恢复上市配套融资,对于上市公司经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是缓解上市公司资金来源压力,尤其是资金比较紧张的上市公司通过配套融资有效解决流动性危机。
不仅如此,优质企业可以通过借壳上市公司顺利进入资本市场,对于盈利能力较差的上市公司可以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率。
借壳上市是资本市场中实现优胜劣汰的制度基础,是推动上市公司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或未上市公司通过借壳上市,可以提升资本配置效率,不断做优做强,并实现转型升级。借壳上市使得非上市的优质经营性资产进入资本市场,能够改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部分新经济企业,由于IPO审核时间较长,对于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发展前景广的高精尖创新经济企业通过借壳上市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向高质量经济发展。
刘煜辉表示,对于重组的企业同时配套融资,能够改善企业资产结构,例如一个垃圾上市公司,收购了一个还在亏损的科技公司,同步可以融资,让企业的现金流不会出现问题。同时,结合科创版注册制,带给券商的最大要求,是要让券商开始具备定价能力,过去,绝大部分的券商都只具备卖方销售能力。

【影响】或带来壳炒作 但监管趋于完善不会全面热炒
本次放开借壳上市,创业板会否迎来热炒?
创业板因其定位,公司普遍风险偏大,市值较小,容易成为炒作的对象。此前的确存在企业借壳上市,因借壳资产质地不优,企业再次陷入困局后,部分重要股东趁机抛售的情况。
多位专家表示,壳资源炒作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带来疯狂热炒,主要因为信息披露监管日趋完善、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
潘向东分析称,“通过完善上市和退市制度,避免部分因业绩较差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通过炒作壳资源或通过其他手段规避退市,影响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完善壳资源炒作背后制度性缺陷,方可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董登新分析,此前垃圾壳炒作,与监管层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投资者获取的信息不够真实、并购重组过程不公开不透明都有关。而目前资本市场监管已经成熟,本次修改意见虽然放开了资格管制,但信息披露依旧会非常严苛,“如果有人想短炒,就目前的政策环境来说,很难做到。”他说。
与此同时,他建议监管要加大对犯罪违法行为的惩戒,同时强化信息披露流程,防止有人用虚假信息规避监管、欺骗投资者。

【趋势】重组市场回暖 对并购重组“三高”问题持续从严监管
并购重组市场利好政策频出,从去年10月份开始,证监会相继出台了包括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由3年缩短为6个月、推出“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同时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的时间间隔从18个月缩短为原则上6个月等政策。
得益于利好政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并购重组市场回暖,交易数量和金额在去年均有所增长。
上交所和深交所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沪市全年共进行并购交易1226家次,交易总金额1.2万亿元,较2017年度分别增长42%和31%。重大资产重组方面,共有131家公司启动重组,与2017年度基本持平。2018年,深市全年并购重组共计2522单,交易金额达1.38万亿元,其中173家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达5529亿元,同比增长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