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家公司用拼音注册了商标「Wuyinliangpin」,认为 MUJI 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而 MUJI 则认为这家公司存在恶意商标注册的行为。但因为这家公司在中国有十几家门店售卖床上用品,也有符合其商标的相关业务。所以法庭在去年年底做出了对原告有利的裁决,也就是不利于 MUJI 的裁决。
为了在中国保护商标,他们这么做
说了几个案例,你大概也能知道商标这件事真的没那么简单。动辄就是十几年的官司纠纷,品牌拖不起,利润丢不起,品牌名誉也毁不起。就算最终赢了,赔偿也大多较低。
而商标侵权、违法注册商标的处罚金额不高,震慑力不足也是此类事件经常发生的原因。毕竟在新闻报道中,商标注册火爆,千元注册转手百万元这样的「暴富神话」让不少人都心痒痒。

对于山寨品牌而言,长达数年的诉讼周期,也足够他们把该捞的市场都捞完,转战下一个领域。就算最终要付赔偿金,多年消费名牌带来的利润也不只这一点。这也是山寨品牌屡禁不止的原因,品牌维权周期长,山寨品牌借势赚钱容易。
要想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最好在进入一个市场前就找具备丰富法律知识和专业经验的代理人给予正确的评估和提示,减少企业风险,提高商标注册的成功率。同时在注册时,也尽量早做准备,不只注册自己最知名的商标,其他名字近似的商标和拼音等商标也一并注册,尽量不要给别的公司「蹭热度」的机会。

在这一点上,国外品牌都该向部分中国品牌取取经。毕竟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国牌更明白自己的一招不慎,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就以中国人熟悉的五粮液来说,这个集团拥有多达 2064 个商标。除了我们知道的五粮液,还有六粮液、七粮液、八粮液……不是山寨,都是本尊自己下场占位的品牌商标。而五粮液公司也没错过中国各大省份的简称,把甘粮液、京粮液、贵粮液、陕粮液这类商标也一起注册了。

对于卖了 22 年酒的五粮液来说,两千多个商标就是他们对市场的认知和觉悟。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在这方面也不甘示弱。由于品牌也常常被叫做「阿里爸爸」,他们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注册了一个阿里家族。阿里宝宝,阿里婶婶,阿里爷爷,阿里奶奶,阿里伯伯,阿里叔叔……

小米自己也注册了大米商标。考虑到他们还有红米这个品牌,索性就把各种颜色的米都染个色,注册了蓝米、黑米、紫米、橙米、绿米、黄米、橘米等不同「米标」。当然,其中有几个颜色的米也真的成为了小米旗下的子品牌名称。
除了“米家”商标之外,小米还注册了“咱们家”、“咱家”、“我们家”等商标,不清楚会不会在未来用在自家品牌上。

大白兔和老干妈也有不少商标。一个注册了大灰兔、大黑兔、小白兔、金兔、银兔等商标,另一个也有老干娘、老姨妈、陶华碧新干妈这样的商标。
而有些精明的国际品牌,也早早注册好了自家的多个变种商标,以防「碰瓷」。星巴克自己就注册了索巴克、辛巴克、新巴克、兴巴克、星巴特等几十个可能被山寨的商标。

我抄我自己,我搞我自己。这在商标注册领域成为了大家保护自家商标的一致选择,也有人把这称为「中国土豪式山寨防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