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第三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中国在线酒店预订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美团酒店订单量占比首次过半,达到50.6%,即“线上订酒店,一半用户用美团”。
实际上,去年3月,美团的单月国内酒店间夜量就已经了超过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的携程系之和。而今年上半年,美团的国内酒店间夜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达到47.3%,持续超越携程系的总和,从“脉冲式超越”向“持续超越”的格局进化。
8月下旬,美团发布了2019年的Q2财报,这份财报也被称为是“美团点评上市以来最好一份单季财报”。
根据这份财报,“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板块已成美团第二大用户交易额来源、第一大毛利来源,当季用户交易额同比增长20.7%至513亿元,毛利总额同比增长39.7%至47亿元。
此外财报中专门提到,美团“进一步巩固酒店预订业务的领导地位”,二季度的国内酒店消费间夜量同比增加28.9%至9400万,日均间夜单价同比稳步增长,来自高端酒店的贡献同比进一步增长。
这在“流量红利换挡”的时代,可谓是非常优秀。这也从侧面印证了Trustdata报告中,有关美团酒店已经占据国内酒店在线预订行业“半壁江山”的数据。
为何美团的酒店业务会实现如此的增长率,并在短短6年时间里,做到“在线订酒店,一半用美团”?
六年磨一剑,酒店业务强势增长
美团酒店业务开启于2013年,6年间不断增长、最终占据了酒店预订的半壁江山,可谓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皆齐备的结果。
2014年,正是携程、去哪儿与艺龙三家鏖战的高潮,这一年也是百团大战最后收尾的年份。待到2015年10月26日携程合并去哪儿之时,美团与大众点评业已完成合并。
携程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内部整合,而有着强强联合的巨大体量和充足现金储备的美团,在酒店业务上获得充分发展的天时。
前美团COO干嘉伟曾经分享过美团在百团大战中胜出的秘诀。其中一条,就是在350个被标为SABCD的5级城市中,集中资源与兵力深耕大城市。而美团酒店的发展历程,则是选择从携程、去哪儿的薄弱之处下手,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凭借着美团在“下沉市场”的优势,从年轻人口、低线城市出发,快速成长为医院、学校周边等住宿场景需求的满足者。
待到携程、去哪儿在2016年完成整合,发现此时的美团酒店已经成长为“可堪一战”的对手。
避开携程最擅长的一二线城市的商务中心住宿需求,用空间换时间,等候战略反击时刻的到来,这是美团酒店业务在6年间取得逆袭成功的关键。此是为地利。
打铁当需自身硬。自从美团从百团大战杀出来之后,互联网江湖就流传开来一个说法: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百度的技术,美团的地推。
强大的地推能力,当然是美团酒店用空间换时间战略,取得下沉市场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仅仅是原因之一。
美团酒店之所以成长的这么快,本质上还是因为其有着其他OTA们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美团以团购起家,在业务的行进摸索中把自己定位成了以“Food+Platform”为核心的生活服务超级App,其内部流量的转化效率高的惊人。
每个用过美团的消费者都会有如下体验:在美团上买完电影票发现还有外卖,就可能订个外卖;或者用过美团、大众点评找餐厅的人看到还有个酒店预订,可能就会订个酒店。正如美团在上市路演讲的那样:平均每4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在美团上花过钱,每个中国人一日三餐,美团生活服务的市场空间实际上还远未见顶。
此是为人和。这是传统OTA所没有的大杀器,也是美团在互联网下半场能够持续高增长的关键。
但总体上看,中国的越来越多省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下沉市场”里的新增旅游住宿用户和全国范围内旺盛的休闲游与住宿需求,使美团仍然可以享用很长时间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