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商网&搜铺网数据,2018年我国新开购物中心(单体商业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533家,同比增长6%,新增商业建筑面积近4811.4万方,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购物中心销售额同比增长6%,比重点零售企业平均增速高1.7个百分点。据地方商务部门监测,2018年河北、天津购物中心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4%、19.3%。
(五)升级商品增速较快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增速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通讯器材和家用电器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6%、7.1%和8.9%,增速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平均增速分别高3.9、1.4和3.2个百分点。
从商品结构看,得益于国内市场供给稳定增长、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等因素,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占比持续提高。
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消费品进口额同比增长10.9%,其中化妆品和水海产品进口分别增长65.8%和39.9%。2018年我国汽车新车消费总量位列全球第一,城镇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从2013年的21.5辆提升到40辆,按可比口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汽车类商品中代表升级方向的运动型和新能源汽车销售比重有所提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
乘用车联席会数据,2018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量增速比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增速高0.2个百分点,SUV占全部乘用车销量的42.2%,占比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百万辆大关,增速超过80%,高于2017年增速;新能源乘用车占全部乘用车销量的4.4%,占比较上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
(六)社会贡献继续增强
零售业规模扩大,新业态新模式涌现,带动就业市场稳步增长,从业人员工资继续增加,税收贡献不断增强。
据测算,2018年零售业经营单位从业人数6113.7万人,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85家沪深上市零售企业员工总数81.4万人,比上年增长2%。
大中型零售企业工资性支出增加,工资总额同比增长5.1%。据财政部统计,全国零售业税收收入增长11.6%,增速快于全部行业平均水平。
零售行业发展问题
(一)经营成本持续攀升
当前,零售行业依然普遍面临经营成本持续上升的客观现状。商务部针对重点流通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67.1%的企业表示经营成本上升,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和融资成本高企是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
2018年,85 家沪深上市零售企业中有30家管理费用涨幅超过两位数,其中海王生物、永辉超市、周大生涨幅高达76.9%、68.8%和66.5%。据机构监测,一线城市商铺平均租金上涨幅度超过40%。
此外,转型升级所需进行的硬件改造与技术应用带来新的成本上升,一些零售企业基础配套及商业设施老化陈旧,存在较高的改造成本和技术难度;
客流采集、数据分析、营销引流等前沿技术更迭快速,企业面临创新研发和技术投入成本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技术迭代更新所带来的风险。
(二)发展布局亟待优化
受地理位置等原因影响,一些传统商业实体位于老旧街区,或其本身即是历史保护建筑,设施旧,体量大,无法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部分建筑只能修旧如旧,使企业多种经营受限,获客 能力下降。
老旧街区道路狭窄商铺林立,交通拥挤行驶不畅,消费者进出不便。部分街区经现代化改造后别具一格,但无法与商业综合体联动进行有效的品牌及社会公益活动展示。
同时,停车难在近年来成为直接影响零售企业经济效益的大难题,很多传统商业实体由于历史原因均无自有停车场,且周边区域也无法提供26大规模停车区域,顾客停车难使零售企业流失大量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