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根据产品功能和品牌定位,明确产品的目标受众——自己的产品满足受众的需求是什么?这种需求是由何种心理动机所产生的?
以养生壶为例进行展开:
养生壶是指:以养生保健为目的,可以烹煮各种食材的小家电产品,类似于电热水壶。除了煮水、煮花茶,还可以煮蛋、煲汤、煮面、煮养生药膳、煮五谷粥、做火锅、做酸奶、煮酒、热奶、凉茶、消毒、保温、蒸水蛋、煮咖啡、煮婴儿用水、煮奶粉用水等等。
从产品功能了解到:老人、家庭主妇、单身男女、白领、学生、办公室一族等,都是养生壶的目标用户,且每个群体对于养生壶的使用目是不一样的。
家庭主妇是用来煮蛋,煲汤,煮粥等。
妈妈们是热奶,婴儿用水等。
白领是煮花茶,煮咖啡等。很多时候,品牌巴不得把能想到的功能全部都扎堆写上去,就怕少写了不能全面展示产品的功能。
图中凉茶,就把它相关的功效,全部都罗列出来了。洋洋洒洒一共48项,就差起死回生的功能了。
其实,写的多不一定是好事。
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它不信你有这么多功能——牙痛感冒你都能治疗了,那还要医生干吗?其次,写了这么多,消费者也记不住,哪怕全部都看了,也不一定能记住“你到底能干吗?”。
而王老吉,提炼了“不上火”这个单一的卖点,通过“吃火锅”这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场景不断强化这个卖点。“上火”其实是大家吃火锅所顾虑的,这个卖点简单极致,却让消费者进入火锅店消费时候,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王老吉。
回到刚才那个养生壶的例子,确定了养生壶的目标受众,以及产品用途后,就可以和场景进行关联了。
2. 联想相关场景
如果广告展现是文字和图像结合,有图像的辅助,用户更容易联想。而如果只是纯文字内容,那么就需要我们先明确产品可能出现的场景,并梳理出最容易产生联想的,和次容易产生联想的,摸索其中的关联,进而奠定文案描述的环境基础。
下面几张图,就按照不同的目标受众,设定了产品的使用场景,分别是:宝妈、白领。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设置了:居家、办公室的场景。
可以让消费者简单明了的get到:我购买产品后,可以在哪些场景下满足我的需求?
如何进行场景联想呢?
这里教大家3个小技巧::
产品功能:
如果产品,相对于竞品有明显的优势,或者没有明显优势,但你却能提炼出目标受众感兴趣的点,那内容就是成功的。
在电池领域,国内最知名的莫过于南孚。作为小时候玩四驱车的主要动力,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对南孚电池印象深刻。”南孚电池,一节更比六节强”,让国人记住了南孚。二十多年来,南孚电池的销量遥遥领先。
在智能机时代,手机的电量一直是大家很头疼的问题。一旦手机电量不足,就感觉要和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好不容易找到充电的地方,手机半天也才充一部分电。
OPPO手机洞察到这一点,强调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唤起用户的使用场景。既解决了用户的痛点,有利用5分钟和2小时形成强烈对比,让人印象深刻。
拍照,是很多人使用手机必不可少的功能。在实际使用中大家会发现,逆光拍照画面黑,且拍照模糊。
所以,VIVO手机针对场景进行功能提炼,只说一句话,就让消费者对于手机的拍照功能有深刻且直接的认识。
其实很多时候,营销人会说:“我们公司产品和其他公司产品都差不多,完全提炼不出想传递给消费者的点。”
如果你有这样的疑惑,学习下“上火就喝王老吉”:所有的凉茶,都有去火的功能,都觉得这个点不值得说,消费者应该都知道。王老吉第一个说了出来,结果就是,大家都以为,只有王老吉有去火功能。
受众身份:
根据不同的消费者身份标签,从他们使用产品的场景出发,提炼产品的用户。
还是养生壶产品:
宝妈的用途主要是“消毒、泡奶、煮奶、白粥”;
白领的用途主要是“甜品、果茶、咖啡、杂粮粥”。使用场合
根据目标受众使用产品的场合,设定场景化的内容。
很多产品消费者买回来,是长期放置在一个场合,无法经常性的完成空间转移。所以,在固定的场合下,洞察场景化的内容,是很容易让消费者有代入感的。
以养生壶为例,可以设定家里和办公室的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