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小牛N1最大的特点是它跟特斯拉一样采用了松下锂电池,和类似的电池解决方案。由此带来了三大优势。
一,容纳了170颗松下18650三元锂电池的整个电池组,仅重10kg,单手就能轻松提出,方便拿回家充电。
二,松下三元锂电池拥有超高能量密度,和业界最佳的量产品质一致性,都充分发挥了电池潜能,带来了电动车中罕见的100公里超长续航。
三,循环寿命600次,最长寿命超过5年(正常使用频率下,还能保有60%电量),长期来看性价比极佳。
不过,小牛N1配备的特斯拉同级锂电,大部分人还是只闻其声未见其真面目。最近小牛N1终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铺货,资深电子工程师背景的网友(绰号:黄牛)拿到小牛N1都市版量产车后,就迫不及待进行了拆解,并放出了全图和相关评价。
首先,旋出小牛N1电池租外壳螺丝真够呛的。因为这螺丝够长,有多长呢?很遗憾,我没有留下她那修长的全身照,只有一张裸露大部分上半身的照片凑个数吧。目测下面插入的深度至少有2cm以上。
好了,到了扒开外衣的时候了。我这里有太多她的玉照,都不知道该先给大家上哪一张了。还是先来张半裸的吧,这叫步步深入。
为什么偏偏先是这一张呢?因为这张图解释了我心中的一个疑问:就是电池包侧面为什么会有鼓包的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到,原来是内部用橡胶片把电池与外壳隔开,结果这橡胶片垫太厚了。
原来是虚惊一场。不过,这外壳是不是太薄了些,也许正常使用没问题,可万一从几米的高空摔下来呢?毕竟这是可移动的电池包,而不是固定在车内的电池包。所以,不知道小牛有没有对电池做碰撞测试。这个测试我就不做了,小牛又不送我电池包。
看一下下图的正面照,你会发现,整个电池的包的四周都是用橡胶垫与电池外壳隔开的。猜想这是小牛为电池包做的碰撞缓冲结构,另外,四周是隔空的,也利于电池散热。这个考虑还是周到的。
从图中还可看到传说中的十大改进之一的电池内部的铝合金散热片。散热片其实是用螺丝通过软硅胶片连接到电池的一个极片上的,这个连接非常稳固,这次我就不拆了。从这里看,至少小牛没有忽悠人。不过,至于这铝合金片是十大改进之前就有的还是真的十大改进之后才有的,就不清楚了。
这里必须说明,本牛见识少,市场上其它品牌的锂电结构是怎么样的,我没有见过,没有比较也就没有好坏,所以也就不作评论。只是看起来,小牛在这方面是考虑到散热的了,至于散热效果,目前不得而知。相信小牛的工程师会对此有个测试。
另外,这个电池盖很麻烦,难以拿下来,如果要拿下来,就必须把线焊下,而所有的线头都是用胶封死的,并且自己焊接这些线头的牢固程度难以保证,要知道这些线通过的电流可比你家里的电线大得多,所以你也可以看到,小牛的电源引出钱是用三根并联连出的。这些粗导线也算良心,用的是耐高温的硅胶导线,电烙铁都是烫不伤它的。而如果不把电池盖拿下来的话,每次动到电池,盖子就跟着动,这样就有可能对连在盖子上的连线造成物理损伤,甚至断线,或者短路,这令人担心。所以,一般人为防不必要的意外,千万不要拆。本牛这次没被炸飞,不保证下次也不会,更不保证你不会。
再来一张彻底把外壳拆开的全裸图吧。拆下整个电池外壳也不是很容易,因为有胶水把电池与外壳粘在一起。所以,这些胶水你先得破坏了。好在用的是硅胶,比较容易处理。
结构上看出什么特点没有?那就是都市版的电池是8节一组,然后把这8节作为整体与另外的8节串联,一共17串。但是都市版和动力的电池包其实是一个模子,动力版的是10节一组,所以,你会发现,都是版的电池之间有空着的部分。本牛曾经想过,如果能把这些空余的部分的电池补上,那么你就可以得到动车版一样容易的电池了。那么可行吗?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是难办的。因为你要这样做的话,等于要把每节电池都拆开,电池与极片之间是点焊的,这点焊要拆起来可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就死了这条心吧。
不过,如果能够在电池的其它空余位置把电池连起来,或许也是一条路子,只是这电池包内部的空间不足以放得下至少17节电池。除非,你换一个更大的盒子。
另外,我在猜想,都市版因为电池有空余的位置,是不是会更有利电池的散热?毕竟相当于内部空间更大了。从这个角度,也许对电池是有好处的,散热好,一般寿命会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