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入局视频领域,加入大会战
这两年,视频无疑是各大平台前赴后继的风口。就目前而言,这阵风依旧强劲。
继微信推出视频号,知乎也要加速进军短视频领域了。
5月初,知乎正式发布视频创作者招募计划。知乎表示,2020年将重点扶持优质或潜力视频创作者,打造业内有影响力的视频IP。
值得注意的是,招募中特别说明,欢迎包括b站、YouTube、抖音、快手等网站有一定粉丝量的创作者,入驻知乎。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2017年,今日头条为了扶持问答栏目,花重金挖走知乎百名大V。而2019年初,又有一大批知乎大V主动出走了。
二者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创作者在知乎得不到回报,宁愿去其他平台赚钱。
所谓风水轮流转,现在也轮到知乎从其他平台“抢人”了。说到底,是因为这两年的商业逻辑变了,不再是创作者追着平台跑,而是平台追着创作者跑了。
各大平台纷纷出击,主动从其他平台挖掘优质的头部创作者,知乎不得不出手。
知乎想做视频的心,其实早已有之。
2018年底,知乎曾内测短视频APP“即影”。然而,这是个夭折的产品。2019年4月,项目组就宣布产品停用。
今年愚人节,知乎上线了视频属性颇强的新产品“B乎”。B 乎的定位是年轻、趣味、二次元,刚好是较为严肃知乎的对立面。
B乎一出,一度让人以为是B站和知乎合作的新项目。可知乎说了,此处的“B”,是指知乎的B面,跟B站没关系。只不过,这个产品也只是试水,如今已经下线。
知乎在视频领域多次试水,也说明了其对视频内容的态度——做是一定要做的,只不过要找到适合知乎的策略。
最近,B站的知识类视频领域大放异彩,火了罗翔、半佛仙人等专业知识类博主。
知识类内容和知识营销开始受到各大平台的关注,抖音、快手和B站、微信视频号接连开始扶持知识视频创作者。
知乎是做垂直专业知识分享起家的,在这一块有着天然的创作者和用户优势。这也是知乎加速入局视频内容的重要原因。
推出B乎的时候,知乎对外表露:“知乎并不是放弃图文转向视频,也不是消减图文类内容、增长视频类内容。我们认为,图、文、视频类内容各有优势、各有特色,谁也不会被取代,而是长期同时存在于知乎里。”
视频内容对于知乎来说,是一种产品形态的补充。但跟其他视频类平台相比,知乎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入局视频领域,知乎挑战的不仅是用户习惯,也是知乎过往的产品模式。而一切的挑战和变革,到最后都会变为两个字:变现。
扶持视频创作者,依旧是知乎盈利模式的又一次探索。
知乎的商业化狂奔之路
2020年,知乎成立十年了。
8轮融资,30多亿市值,两亿多用户,上亿回答,高质量的知识问答社区定位,这是知乎给互联网以及用户带来的惊喜以及价值。
可作为一个企业,知乎的商业化道路走得太过踌躇,以至于现在都没有找到大规模盈利的变现方式。
2010年,知乎正式成立。
在成立早期,知乎的路线是小众且精英化。当时创始人周源的想法很直接,用户体验是第一位的,而过度商业化无疑会破坏社区氛围。
商业上的克制让知乎在早期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用户增长迅猛。可也正因为这种克制,让知乎在商业变现的探索之路上,陷入到艰难的境地。
2014年,知乎举办了第一届盐club。知乎用户从线上到线下,和各行各业的精英们交流。盐club很成功,但每年一次的模式并不能实现大规模的盈利。
2016到2017年,是知乎构建知识付费体系的两年。值乎、知乎live、私家课、读书会音频、付费电子书、知乎大学、超级会员服务等一系列服务齐上阵。
这些内容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知乎的盈利模式,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一个做免费问答社区起家的平台,要开始收费了,这明显不符合用户的习惯。
2018年,知乎“视频创作工具”上线,在短视频的流量爆发期,也想分一杯羹。
然而,面对短视频起家的快手和抖音,以及知乎本来的知识图文属性,知乎的视频模式只能走向末路。
2019年,知乎又开始做好物推荐,但最终还是为他人做嫁衣,给淘宝京东引流。
与此同时,知乎还做起了直播,结果看的人少,打赏的人更少,与一众专业化视频平台相比,战况并不好。
从知识付费、到短视频、再到好物种草以及直播,知乎把近年来大热的内容尝试了遍,可到最后支撑它的依旧是融资和广告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