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的新业务上线和产品迭代,让知乎急需商业化的焦虑感暴露无遗。
在商业化道路上不断做尝试,是企业的必经之路。可不断上新,又关闭,又开始新业务,又沉寂,不仅是对知乎品牌的消耗,也是对用户的消耗。
知乎的商业化探索道路,任重而道远。
知乎的尴尬处境:“逼乎”和“编乎”
商业化道路困难重重,只是知乎的困局之一。与此同时,知乎还要应对内容质量下降、用户流失等问题。
根据易观发布的数据,2020年2月知乎的活跃人数仅有1959万人,同比下降1.15%;三月继续下滑。
要知道因为疫情,2月到3月大家都还待在家里耍手机。而疫情期间,互联网整体流量是大幅上行的。
这让人不禁想问,知乎到底怎么了?
这要从一个知乎段子说起:
“人在蒙古,刚下航母。麻省毕业,长相彦祖。马上订婚,沙特公主。三架湾流,只因嫌堵。万年世家,顿顿卤煮。回顾一生,花钱最苦。利益相关,苹果老股。”
知乎的内容质量不断下降,用户好感度不断降低,大概是从知乎变成“逼乎”和“编乎”开始的。
在成立前两年,知乎的内容和用户都少而精。彼时,李开复、徐小平、洪波等都是知乎内测时的用户。
初期的内容“严肃、认真、优质”,这也一直是知乎最重要的平台标签。可随着流量需求成为商业主导需求,知乎成为明星八卦和情感社区,知乎的品牌文化和内容质量在不断被稀释。
可问题在于,优质的质量才能获取流量,流量为商业化提供支撑。有了商业收入,创作者才能从平台获利,从而更积极创造优质内容。这才是知乎该有的良性循环,守住优质内容阵地已经成为知乎当下最紧要的问题。
最新推出的短视频创作者扶持计划,似乎是知乎的再一次自救。可在知识视频领域,B站已经拔得头筹。此时,知乎想要再去跟已经成熟的视频平台抢创作者,抢用户,胜算并不大。
2019年完成F轮融资之后,知乎创始人周源在内部信提到:“知乎所处的环境和阶段,以及我们所肩负的期许,丝毫不容许任何懈怠。承诺结果、保持高效、敢打硬仗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准则。快则生,慢则死,说到必须做到。”
周源无疑已经意识到了知乎的危机,但说到做到,还需要客观条件的支撑。
互联网生存大战,留给知乎的时间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