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十五年,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龚自珍
十五年前,姚劲波脑子里全是“互联网”三个字,看到联合创办的学大教育没能如愿进军线上,他决定保留股份外出创业。
但凡英雄创业,事后都得整个由头。比如陈胜、吴广聚众闹事时,搞了一出鱼肚丹书的戏法;刘邦创业的时候叫兄弟们编了一个“斩白蛇”的段子。姚劲波也不例外,他找了个中介碰瓷,然后就做了58同城,把人家生意给端了。
十五年间,表面上姚劲波大部分时间都在与杨浩涌掰手腕儿,吃掉最大竞争对手之后,58同城没有在聚光灯下长留,而是缓缓退到舞台边,四处打望,很长一段时间没能找到突破口。
2015年,追到杨浩涌的姚劲波春风得意,常年“皮笑肉不笑”的他难得开了玉口露出笑颜,至今犹记得他僵硬的脸庞松弛了许多,双手插在裤兜里,这个湖南伢子有了一丝大佬的派头。
从那时开始,姚劲波与他的58同城再也没了强敌,本可以笑傲分类网站进军本地服务,不曾想他偏偏四面出击,与各细分行业的土财主们拉拉扯扯。罗老师喜欢说“不赚钱,就交个朋友”,姚劲波养成了类似的“坏”习惯,逢人便说自己不赚钱,就交个盟友。
罗老师有没有交到朋友权且不说,现在锤子跑去带货了。而姚劲波看上去并没交到几个铁杆盟友,反倒成了许多细分领域的眼中钉。
姚式“不差钱”
姚劲波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名扬江湖的“皮笑”,另一个是嘴里时常念着“不差钱”的口诀,到底差不差钱,恐怕得问一问心直口快的周鸿祎。
3Q大战后,奇虎360一路扶摇直上,靠着碰BAT的瓷做大。与此同时内部投资部挥舞着钞票,打算每年扔上一个亿,至少能把某个细分领域养成亲儿子。围绕这个投资计划,360投资部曾开过一次会,席间有人冷不丁提了一句58同城。
“还活着呢?”周鸿祎只是淡淡嘀咕了一句,众人知道红衣教主的投资口味十分挑剔,那些过了A轮融资的标的他连眼都搭不上,因此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秦始皇按兵不动,边上的李斯赵高只能干瞪眼。
投资有时候跟找对象一样,越早下手便越能掌握话语权,还能防止自己成为接盘侠。老周这个算盘打得虽然不错,但他也与王兴、姚劲波失之交臂。老周与王兴缘浅,互联网少了一段王八与绿豆的美事儿,倒是与姚劲波有过两次合作契机,前面那段是第一次。
没能融到钱的姚劲波在微博上首次公开资方情况,似乎有意给自己打气一般写下“接连收到两份来自政府的投资”,随后又非常硬气地用两个否定短语解释了拒绝原因:对方“道不同”,自己“不差钱”。自此以后,“不差钱”三个字他时常挂在嘴边。
一年后,58同城再次筹谋上市,姚劲波需要基石投资人,他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360。
360当时有位高管认可姚及他的公司,遂借一次内部Line群交流的机会提出投资58同城的建议。让这位高管意外的是除了另一位同事与自己有相同看法外,其他人默不作声,只有一个级别很高的副总裁冷不丁地撂了一句话。
“58我知道,公司很垃圾,团队也很垃圾。”
一看气氛不对,他回头就给姚劲波报信,告知他得单独找周鸿祎谈。姚按图索骥经常联系周鸿祎,可教主此前都没参与,现在快上市了更无兴趣。看到姚劲波人老实,又没有王兴的傲气,就以公司名义随了点份子钱,算是给些面子。
红衣教主挥洒的那点雨露怎么也盛不满姚劲波的池子,后者回头找到华平投资融了5500万解了燃眉之急。早先念着“公司不差钱,不急着上市”,上市后继续念叨“58不差钱”,并且还要用10亿美元大肆并购。
2013年,58同城上市,等到小非解禁期一到周鸿祎就把公司认购的那点儿情面股全抛给了投资者。
那几年姚劲波不是不差钱,恰恰相反其实非常差钱。2005年他决定创业做分类信息网站时,另一个年轻人也同他一样觉得自己不差钱入局。整个行业从2000多家最后仅剩下58、赶集网与百信网三大巨头时,姚劲波发现真正的对手是比自己小两岁的杨浩涌。
金钱就是商战的子弹,双方想尽一切办法瞄准射击,希望把对手打成蜂窝:拼广告、拉人头、挖墙脚。何曾想大家底子都很殷实,没把对方打成蜂窝,倒是把自己射得有些体力不支。
58赶集酣战之际,挨了360一枪的腾讯慢慢缓过气儿来,马化腾的队伍觉得行走江湖还是得拉点帮结个派,此时无门无派的姚劲波映入眼帘。对于后者来讲,与赶集网的消耗战早已耗尽多年内帑,想要继续僵持,没个财大气粗的膀子借力恐怕是难上加难。